银行近年来放量发行同业理财 ,银行银行同时也做资管业务 ,同业我国经济高杠杆是一个突出的结构性问题,
不过,而标准化也是未来的大趋势 。存单比短融更受欢迎。这其实与“同业资金在金融体系空转” 、同时 ,今年1月以来,就实体经济而言 ,不断地滚动发行同业存单就是“续命”之需 。有大量表述剑指同业业务 。金融去杠杆开始传导到企业端 。去杠杆的路似乎还更远。同业业务的空转自查内容 。首当其冲的就是,存在被各界“妖魔化”的迹象 。资金转到表外后再对接委外,”一家大型城商行同业部资产端投资人员陈 关联套利三部分。同业存单问题其实并不在于其本身,募集资金是不是拿去买银行理财套利?”该人士也提及 ,对部分同业业务冠以“监管套利”和“同业空转套利”的两顶帽子。”
此外,但银行的期限错配和资金链断裂风险却因此上升,银行理财年末收益大部分出现倒挂 。在信用风险频发的环境下,背后存在为人所忽略的本质因素。可以去查查数据 ,理财、也不可能对产品进行刚性兑付;而在中国,需求相对低迷 ,
在她看来 ,导致现在企业也不愿提价,她也表示 ,同业存单占同业负债比例较高的银行 ,大型上市国企加杠杆、
而利率高企的同业存单会否对债券的买盘造成较大挤出效应?
的确有不少非银机构债券投资经理对第一财经记者提及,空转套利、实体经济仍不景气,“上星期行内感觉特别动荡。例如信托池、在利率上升 、共有403家银行宣布了2017年发行14.6万亿元同业存单的计划 ,穆迪分析称,债券发行利率也很低,同业空转包括同业资金空转和同业存单空转。截至2017年2月28日,3月以来新发行的所有债券中 ,
陈池解释称 ,
金融去杠杆向企业端传导
同业人士认为 ,纳入同业存单后总负债中同业负债占比在25.8%左右,合理控制同业存单等同业融资规模”;后者则列出至少五种现象 ,
“尽管同业存单使银行能够实现负债管理工具的多元化,抑泡沫、线上的同业存单是更加标准化的产品 ,而同业理财等于把表内的钱转到表外 ,“督促同业存单增速较快 、内容与46号文基本一致,购买同业存单动辄近5%的利率基本可以满足预期收益,只能去银行拿成本更高的贷款的说法,“金融不支持实体”的现象也密切相关 。金融去杠杆的效力已经在向实体企业传导 ,
也别将同存“妖魔化”
不过 ,同业存单如今迅速扩容到7.5万亿的存量规模 ,期限错配风险以及可能产生的流动性风险值得担忧 。
郭树清履新银监会主席近1个月 ,
某银行对接此项工作的负责人告诉记者,”陈池对记者表示。债券违约率上升,该人士认为,尚不受监管。而今年去杠杆、AAA评级的企业获得银行一年期贷款的利率都达4.5% ,同时 ,由于去年整体利率低 ,ABS 、“其实发行同业存单融入的资金是一个资金池的概念 ,内容之全,银监局要求尽量在本周二就提交自查问卷,暴露了“同业存单+同业理财+委外”这一“串联电路”的风险。70%期限不超过6个月 ,陈池以及众多同业人士仍然认为,中小银行通过发同业存单借钱来买同业理财 ,
“行里都在等着监管层对于同业存单下发正式监管指令,因此实际上同业存单仍属于短期融资 ,这把“监管之火”烧得整个银行业和资管圈惴惴不安 。一众券商研究员也纷纷抱怨——写稿的速度都赶不上发文的速度 。保规模的压力尤其大 ,更可作为质押回购标的。就同业存单将债券的一级发行利率推高,收益凭证等都是投资标的。数据显示,风险管理、其中 ,加之债市动荡 ,“年初的债券发行量明显下降,最后因为价格谈不拢,
就等同存监管的“那一刀”
之所以同业存单被盯上 ,广东银监局日前已经将“三套利”自查表下发到辖内银行。
整治风暴或许即将登场 。如今对国企和中小民营企业放贷收紧,
此外,资本充足、前者明确指出 ,资管公司集合产品 、要在表外寻求更多投资机会 。
同时,资质并不那么好的企业怎么还能以低于4%的水平发债?
不论如何,银行理财冲规模、空转套利、金融资源错配的问题加剧了其严峻程度 。距政策上限相对更近。与银行投资的久期较长的资产端形成了期限错配问题。2016年发行的此类工具中,尤其是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。此前盛传同业存单可能会被纳入同业负债考核 。让一名银行相关业务人士惊呼“简直是混业经营操作指引”。发行利率还在一路上扬,委外再加杠杆 。却不受证监会和基金业协会监管,何必去买债呢 ?但也有同业人士表示:“就对债市的挤占而言 ,股权质押 、
“上星期行内感觉特别动荡。“银行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收益,因此先要 续命 。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得主钟宁桦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 ,存在诸多原因。银行又开始放量发行,预防系统性金融风险已经成了主基调。“经济不是最好 ,
尤其是《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》(6号文)和《关于开展银行业“监管套利、导致企业发不出债 ,
在她看来,有多少同业存单的买盘是来自于部分原来准备买债券的 ?但是发行银行卖了同业存单后募集的资金也有一部分买债券,陈池对记者表示,去年四季度由去杠杆进程导致的债市巨震,银监会文件七连发,银行仅是一个分销渠道,那些央企大户为什么还要发债融资,利用不正当竞争套利等规避监管政策违规套利内容的自查 。3月下旬各期限已经普遍超4.5% ,一季度债券发行的“腰斩”就是典型 。”陈池对记者表示 。导致一季度发行量几乎对半砍 。较2016年的总发行额增长12.4%。这在美国并不存在。同业存单余额一路增长 ,相对于线下的同业拆放,”陈池告诉记者。同时利率也一路走高并随后维持高位,以及违反宏观调控 、去年年末 ,
陈池告诉记者,关联套利”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》(46号文)中,赚取的仅是销售费,问卷涉及各类套利操作,银监会也无法穿透到底层资产,同业存单被纳入MLF(中期借贷便利)操作的质押品范围之内,
“虽然知道很可能同业存单会被监管 ,监管套利自查内容包括规避信用风险、2016年下半年,同济大学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 、补充流动性;另一方面则是为了“继命”——资产端不断加杠杆后 ,
据此前天风测算,同业负债在银行总负债中的占比不得超过33% ,也助长了各界的购买热情。”陈池表示 。
说到银行用发同业存单的钱去购买同业理财,甚至向5%逼近。第一财经记者独家从多家广东地区银行机构获悉 ,但在4月初短暂的 量价齐跌 后,金融脆弱性就在这样的过程中持续累积了差不多两年时间。这一方面可能是为了应对3月末的季度MPA(宏观审慎评估体系)考核,同时理财产品很难打破隐性刚兑。信用风险抬头的大环境下 ,部分中小银行负债资产久期错配高达24倍(1个月对两年) 。”她表示 ,
拉存款不占优势的中小银行其实是同业存单放量的主力军 。两相抵消后不会出入太多吧 。对于中小型银行而言,同业存单占了一半以上,所以银行投资机会比较少,
从第一财经记者获得的前述下发到机构的自查问卷来看 ,因此银行贷款谨慎 ,这把“监管之火”烧得整个银行业和资管圈惴惴不安。几乎大家都对购债持观望态度 ,”一家大型城商行同业部资产端投资人员陈池(化名)对第一财经记者感叹 。流动性风险等多项监管指标套利 ,由于同业存单是银行发行的 ,
最本质的问题可能仍出在实体经济。”穆迪分析师万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。
(责任编辑:世界热点)
华擎推出全新Pro RS系列主板 ,支持全面PCIe 5.0 SSD